[轉貼]沈氏外傳

當年沈竹礽年十六即讀地理書,廣遊兩浙之大藏書樓去遍讀古人風水要籍。
如八千卷樓、五桂樓、天一閣、抱經樓等當時著名的藏書樓,沈氏均一一造訪。
凡藏是類之書,莫不一一畢讀。
當時沈氏於玄空家言雖讀之多次,然未得其訣,不獨格格不入,且墨守三合諸說,視蔣大鴻一脈的書視為洪水猛獸,絕不敢讀之。
且沈竹礽生平喜好遊歷,凡國內各省各郡,均曾去過觀光,僅康藏一帶未曾去過而已。
辛未冬,即1871年,時沈竹礽年廿二歲,其家居為先君子覓墓地。
結果在中台山之陽得地,壬山丙向,形局完全,世所罕見。
當時更廣集大江南之地師一同研究,除宗蔣大鴻一派外,羅致八十餘人相之,皆說吉壤﹗
可惜,該地被一官宦以重金購去,於是沈家悵悵久了。
是年冬,該官宦葬其父母,開金井時,即見有太極暈,分明如畫﹗
葬後,某宦父子,因察落職,發遣回家,並卒於途中。此後,其官宦家道零落。可謂家破人亡。…
沈家於是再集杭城地師往相其地,仍認為龍真穴的的吉壤,且下葬時亦不犯神煞,百思不得解。
後來,沈竹礽姻親在杭州行篋中,有姜垚祕本,內說「一運之壬山丙向,丙山壬向,犯反吟伏吟,葬之禍立至﹗」
於是,沈竹礽又置酒廣集地師三十多人,一起研究討論之,均不得解。
以玄空不得真訣,縱廣集多人之口舌,縱使智過千夫,亦必不解其理。
此段經典文章,已明白指出「太極暈」亦非吉壤。
葬非其時,禍害立至。即使略懂三元九運之理氣,葬非得法得理,亦可招災也。
太極暈並非得地之相應徵驗。確為的論。

 

沈公之胸量
沈竹礽臨終前,欲以一己所得盡付與姻伯胡伯安,並無意交付自己的家眷。
沈公自占一課,自斷云︰「中元甲子將交未交時,西北有人定能發明此學。將來此書出世,可為地理學之破天荒。
近人造葬,陰陽差錯,世將大亂。此書出,學者可免歧誤,再能精益求精,理氣不謬,國勢必與。」
及後,伯安至,沈竹礽已歿,伯安將當年與沈公歷一日夜手抄的《章仲山宅斷》手抄本帶走。
其後,胡伯安覆沈祖綿的信函,云︰「惟父前因卜葬先世遺骸,即研究玄空之理,百思不解,叩之稍知門徑者,多秘而不宣。
動以天機不可洩漏搪塞,其實若輩亦一無所知﹗甚有謂三元三合須參用者,騎牆可哂﹗」
原《仲山宅斷》甚簡,沈竹礽為之逐圖詮註,其目的乃在使世人洞然,以知天機之所在。
誠如汪志伊云「今日西人於聲光化電,一有所得,不惜原原本本著書公世,真所謂洩盡天機者,何嘗偶遭天譴﹗」
沈公生平談玄空學,每為世人所訐詰,雖欲洩盡天機,奈何俗人多不信,莫非天機竟不使沈公洩盡者乎?
沈公死前,並對家眷訓之云︰「沈公死之後,子弟對其遺下之書,決不能視為珍秘﹗
若有借觀借抄者,必須舉以予之,切勿效器小者為之﹗」
盛哉,沈竹礽先生之胸量也﹗真得明師風範,素為雪濤敬重甚,每讀至此,心情皆為之激蕩不已。
但觀世俗時流所識既少,又重閉門以自珍,真可目為醜類也矣。
且沈公得當時的俊彥名士敬重,當中不乏操風水業多年的名師,均紛紛與沈公訂交。
如著《地理仁孝必讀》的周梅樑,亦多以欲與沈公結交。
丙子年沈公居福祈山時,周梅樑過訪,並出《仁孝必讀》囑沈公作序,沈公力辭之,而今該書已行世多年矣……。
沈竹礽乃真君子,其書《沈氏玄空學》乃沈公歿後,由其門人四出搜集生前之遺稿,重新編彙而成者,並非沈公的專門述書。
故讀其書,宜體察此點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